北大文产院工作简报2023年第12期

 

年度智库成果

《中国数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正式发布

十四五时期,新发展格局为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场景,科技全面融入文化和旅游的全要素全过程。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乡村文旅产品,以内容为驱动力,较之以往具有更强的体验型、互动性以及更长的产业链,而通过数智赋能则加快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进程。以线上线下融合的乡村文化和旅游模式和路径为载体,线上以云展览、云娱乐、线上演播、数字艺术、非遗传承、旅游演艺、沉浸式体验、网络视频等多样化的媒介形态展现乡村风貌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体验活动和特色文化产品;线下以乡土风貌、田园农业、民俗风情、农家乐、研学游、亲子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业态形式展现乡村特色,通过规划开发线上导览+线下实地观光游、研学游、亲子游等乡村文旅产品,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旅游消费相结合,培育乡村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整体智治和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为提升我国数字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数字化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培育旅游消费新增长点,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和中国旅游出版社共同推出的智库型报告《中国数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数智创意赋能乡村文旅的模式与路径》20241月正式发布。

作为系列报告《中国数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报告》的第二本,课题组秉承技术为体,文旅为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念,始终坚持运用数智技术解决中国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持续跟踪数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我国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试图描摹探索美丽数智农村的未来图景。

2022-2023年发展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总报告篇、模式场景篇、解决路径篇、典型案例篇、人文论坛篇。总报告一《2022-2023中国数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总结与展望》回顾2022-2023年数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条件与政策支撑,盘点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数字文旅行业新技术、数字文旅企业新转型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如实体景区的元宇宙开发、文旅IP的数字藏品打造、传统文化的云展览再生、游戏平台的沉浸式社交等,并对2024年中国数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总报告二《中国乡村文旅发展现状及数智赋能乡村文旅发展报告》针对中国乡村文旅发展现状中存在的数字发展不均衡、数字融合水平低、营销宣传力度小、缺乏高素质人才等问题,指出应通过环境治理、平台建设、虚拟体验、产品销售和民宿运营等模式路径,助推乡村文旅向更加数字化、智慧化、沉浸化、网络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逐步迈入提质增量的新阶段,成为未来中国旅游业新的支柱型增长点。

模式场景篇,报告选取非遗传承、公共文化、旅游演艺、文旅直播、文创设计等五大典型场景,为实现非遗的数字化保护、生产与传播,公共文化服务的智慧化认知、治理与实践,旅游演艺的沉浸化装备、舞台与体验,文旅直播的网络化叙事、互动与连接,文创产品的个性化开发、设计和营销提供参考模式。

解决路径篇,报告针对一机游、元宇宙、农文电商、民宿运营、环境治理中出现的重点问题给出相应的数字化升级措施,如通过创新内容表达建立一机游分层用户体系、通过在元宇宙中培育新农人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通过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引导电商经营主体集聚发展、通过深挖地方特色实现地方民宿数智差异营销、通过加强乡村资源整合建立完善的公共治理体系。

典型案例篇,课题组深入走访调研浙江、江西、河南等地多个乡村,以问花村为例探索乡村产业品牌化发展路径,以黄公望村为例实现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跨媒介表达,以径山农文旅集合体为例尝试打造智慧景区绿洲平台,以修武大南坡为例鼓励村民直接参与内容生产与品牌建设,以阿里巴巴为例提供数字平台赋能乡村振兴的结构化行动方案。

人文论坛篇,报告收录了彭锋、傅才武、刘悦笛、解学芳、蔡尚伟、范玉刚、胡钰、向勇、范周教授在艺术振兴与精神共富主题论坛中的精彩演讲与圆桌对话,旨在通过分享艺术介入乡村的学术创新与实践经验为文化强国与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前沿思考与智力支持。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于数字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研究报告,报告开创性的指出以数字技术为重要动力,以文化创意为实现路径,以共赢再生为发展目标的发展模式,通过分析实际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瓶颈、案例为乡村企业、社区和相关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合作建议,通过运用元宇宙、创意平台、网络直播等数字手段为乡村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新活力,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供稿 | 张艺璇

编辑 | 张悦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