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产院工作简报2019年第9期



工作简报

2019年第9期)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

2019931

 

工作简报头图模板

2019北京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盛夏以澜,清秋将至。830日至91日,在这夏末秋初的日子里,2019第十届北京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顺利举行。本次文化产业博士生论坛得到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案例研究中心协办,是2019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的组成部分。作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针对博士生培养推出的创新教育计划,2019艺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以全球与地方为学术主题,包括艺术理论、美术史、电影学和文化产业等四个分论坛。

b367786cd5070689dda5ca32b474d67

论坛海报

严谨的学术呈现一种智慧的力量。本次文化产业博士生论坛以文化遗产的多元保护与创意传承为议题,面向全球接收了21位博士生论文。这些博士生分别来自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中国澳门、北京、广州、成都、青岛等地,体现了很好的地域分布和学科代表。论坛作为博士生提供分享学术成果、展现学术风采的平台,采取灵活多样、平等开放的交流方式,鼓励博士生在自由讨论、坦诚论辩中砥砺学术精神、开拓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建立学术友谊。论坛希望通过对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意在激发一种学术研究的新思想和新活力,促进文化产业学术力量的壮大

本次文化产业博士生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周庆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魏鹏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邱章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陈轩、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教授担任点评嘉宾,还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娴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科研与外事办公室主任杨玉娟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讲师唐璐璐博士、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研究所讲师李晓唱博士担任学术主持

 

830日下午,本次文化产业博士生论坛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拉开帷幕。邱章红教授和向勇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邱章红教授表达了对博士生们学术分享的期待,希望大家好好利用这次宝贵的交流机会,展示出各自严谨的学术态度与优秀的学术能力,为新时代的青年学者做出表率。

向勇教授回顾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成立二十年、文化产业博士生论坛举办十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与初心使命,表示作为为全球优秀青年学者追求学问的学术圣地,北京大学非常愿意为文化产业领域的各类学者提供学术分享、学术锤炼和学术精进的舞台,希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北大三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中,既享受知识的盛宴,又收获深情的友谊。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教授现场学术点评)

 

随后,博士生们围绕文旅融合与政策支持进行研究论文的成果展示。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生金千以日本的动漫热与圣地巡礼为研究对象,分析内容旅游对日本阿依努民族文化振兴的影响;韩国东西大学博士生何顺平介绍了Larchiveum(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型文旅融合在文化遗产转向文化资产过程中起到的激化作用;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戴靖怡以文旅融合为观察视角,分析了中国山东的庙岛群岛,梳理了海洋生态文化遗产及其开发策略,并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庙岛群岛海洋文化遗产活化的创新方式;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丁岚专注民生视角,以社会民生和谐发展作为基本前提,提出了保护文化遗产与和谐发展文化旅游的原因与必要性;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徐春晓从政府层面阐释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创新治理模式,探讨政府为市场主体的培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陈赟冰从市场话语的分析语境出发,探讨文化政策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动态组合,以纵向的历史梳理和横向的中外比较分析为研究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向勇教授和邱章红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学术点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邱章现场学术点评)

 

831日上午,博士生们围绕数字内容与品牌打造进行论文发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博士生赵昕阳以虚拟文化遗产的受众研究为议题,探究艺术接受中的文化临场感;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曹思齐以叙事角度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动画中的戏曲程式与中国动画重现辉煌的借鉴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何佳雨从真实模拟游戏出发,论证了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并对中国数字文化遗产未来保护计划和一带一路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王琳艳着眼于网红博物馆的故宫影像传播,探讨了文博类综艺节目中的故宫形象及其展示机制;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生周牧雨以文化贸易史的学术视角,围绕中国广彩瓷器、德国迈森瓷器和荷兰戴尔福特瓷器等三个案例,分析了文化品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历程和塑造模式。魏鹏举教授和向勇教授进行了专题性的学术分享。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教授魏鹏举现场学术分享)

 

下午,博士生们围绕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继续进行学术分享。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博士生杨雨心对纺织遗产共享社区设计进行了深入思考;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黄大帅作为青年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双重角色,详细介绍了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困境,并对非遗活化传承、开发模式和创新策略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四川大学博士生宋小婷针对非遗传统中师徒传承的内在规律和生成机理进行了研究;暨南大学博士生文金贝以广州增城区蒙花布特色小镇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产业建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乡村文化产业振兴的战略路径;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陶蓉蓉分析了文化遗产村落的艺术介入与地方创生,并以场景理论为研究视角,从功能、审美和认同等角度探索艺术介入村落创生的发展模式。周庆山教授和向勇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学术点评。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现场学术点评)

 

91日上午,湖北美术学院博士生龚乾率先开启了博物馆文创与城市更新议题的学术报告。他探究了文化遗产博物馆活化的创新路径;北京大学博士生李尽沙以苏州博物馆的品牌营销为案例,以原真性理论和共享文化的研究视角,分析了博物馆共享文化的建构以及品牌原真性的消费需求;北京大学博士生闫楚聚焦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阐释了城市更新下社区创意资本的价值转换;韩国东西大学博士生张景瑜分享了近代工业遗产再生与社区设计的相关联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刘柯瑾以城市开敞空间为视角,探讨化遗产创新活化的动力机制。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陈轩现场学术点评)

 

超越时代的学术洪流也要靠无数学者的涓涓细流汇聚而成。三天以来,来自中外高校的博士生们带来的四场学术报告,关注了世界各地的创新前沿,运用的研究方法灵活多元,显示了良好的学术规范和扎实的研究能力。在每场学术报告之后,博士生们互相之间都进行了坦率诚恳的互动交流,提问直接,回应坦诚。点评嘉宾们不仅指出了各位博士生论文写作的创新亮点,还对如何进一步优化论文写作、规范研究方法、凝练学术表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下午,2019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举行闭幕式。在闭幕式上,向勇教授代表组委会揭晓了文化产业论坛的最佳学术论文评选结果。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陶蓉蓉的论文《场景理论视阈下文化遗产村落的艺术介入与创生研究》以其深入的理论视角、充分的案例论证、严谨的论文架构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认,被选为本次文化产业博士生论坛的优秀学术论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教授陈向获奖同学颁发证书)

 

学术当随时代,智慧照亮来路。向勇教授作为本次文化产业博士生论坛学术主席,在闭幕式上对文化产业博士生论坛进行了精彩总结。他表示,本次文化产业博士生论坛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视角放置于文旅融合、数字创意、文博文创、国家治理等前沿议题,将文化遗产与社区发展、都市更新、乡村振兴等社会发展相融合,使本次论坛的学术探讨有了更多的时代意义与价值精神。他指出,各位青年学者在北大的相聚与学术交流,会让彼此开拓前沿视野、拓宽研究思路、学习研究方法。尽管各位博士生的学科背景多样、研究议题多元、援引理论框架异彩纷呈,但博士生们都很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者的学术风采,让前辈们看到了北大十年学术耕耘的开花结果。他最后寄语,从国粹到潮玩,从老文玩到新国货,我们既要有开放的心态对待文化遗产的创意传承,也要守住文化遗产的底线,珍视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最后祝愿青年学者们在未来治学之路上继续砥砺前行,在学术之海上扬帆远航。

 

背景链接:

自2010年夏天以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已经顺利举办十届。北京大学将会继续搭建全球青年学者进行学术展示的平台,通过博士生学术论坛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寻找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学术增长点,共同推动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北京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历届主题如下

2019年第十届:文化遗产的多元保护与创意传承

2018年第九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数字创意与文化创

2017年第八届:阐释与再现:传统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创

2016年第七届:一带一路格局与文化产业策

2015年第六届:文化消费与价值共享: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创

2014年第五届:大数据与文化生产:数码转型下的创意管

2013年第四届:故事驱动与文化传播:全媒体语境下的文化产

2012年第三届:社区、创意与价值:亚洲文化生态中的产业图

2011年第二届:全球化背景下的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发

2010年第一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

 

撰文|朱 粲

图片|李尽沙

编辑|毛天与

责任编辑:闫小青                                                                本期执笔:朱粲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  100871

邮箱:ici@pku.edu.cn

电话:010-62757216-616

传真:010-6275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