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产院工作简报2019年第5期

工作简报

工作简报

2019年第5期)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

2019531


 

北京大学-澳门理工学院乡村创意营造工作坊顺利举行

2019年5月19日至5月27日北京大学-澳门理工学院艺术介入与地方创生乡村创意营造工作坊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与达州市宣汉县毕城村举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与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以“艺术介入与地方创生”为主题共同筹办了想象的村落:从明月村到毕城村乡村创意营造工作坊在明月村与毕城村两地展开,旨在实地调研文化创新与创意营造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形式与具体内涵,探索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机制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校长徐秀菊教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管理系李伯一助理教授,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心主任蔡尚伟教授,碧山工销社创始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澳门理工学院视觉艺术课程主任张守为副教授、杨琦晖老师,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杨永忠成都奇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奇,以及来自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澳门理工学院二十余位学生参与了此次工作坊

5月19日,在明月乡村研究社团队的带领下,工作坊师生明月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参观村史馆、明月书馆、篆刻艺术博物馆明月窑等场馆,对明月村历史文化进行总体了解,深切感受到明月村从贫困村向文明村跨越转型与发展历程。师生进一步考察了草木染工坊、陶艺手工艺文创园区、平静月民宿垃圾分类项目等文创项目,并与当地的老村民、新村民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实地学习当地乡村建设创意成果治理经验,工作坊的项目创意提供经验借鉴。

5月20日,工作坊举行开营仪式蒲江县副县级领导李建先生、甘溪镇镇长王永超先生和明月村党支部书记高坤出席了开营仪式。向勇教授代表主办单位之一向参与本次工作坊的师生们表示欢迎鼓励同学们在明月村用行走丈量土地,以感受当地文化脉络也期待同学们通过明月村的学习和调研,为毕城村的乡村文创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意策划在明月村毕城村之间、在中国内地与澳门之间建立产学研的人才连接徐秀菊教授用因为爱,所以存在概括此次工作坊的主旨希望同学们怀着对乡土的热爱在村落之间寻找到寄托盼望同学们知福、惜福造福。明月乡村研究社社长李耀代表明月村欢迎了工作坊全体师生,期待未来有更多年轻加入团队,为乡村注入年轻的血液。最后向勇教授和徐秀菊教授明月村乡村研究社社长相互交换了礼物合影留念。

开营仪式结束后,向勇教授发表了题为地方创生视野中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协同共生》的演讲。向勇教授文创融合”“地方创生概念出发,台湾日本地方创生区域实践为例提出地方创生应当从审视地方资源、培育地方意识、实施地方赋权、协同地方治理等四个方面,构建一种可持续的地方创生发展战略,建构一种协同共生型的地方创生模式。

徐秀菊教授《创意驱动:艺术设计融入社区大不同》 的演讲教育的角度对社区治理进行了解读,她结合自己的艺术教育经验阐述了如何艺术项目更好地融入社区,包括绘本制作、空间设计、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艺术实践形式鲜活故事赋予传统社区生态更的活力与更的生命力。

陈奇女士以明月村乡村文化现场》系统地介绍了明月村近年来建设发展的过程成果与经验。文化艺术创意项目推动了明月村从贫困到文明村的转型并在实践过程中始终强调社区原村民村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文创项目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协同共生。

李伯一助理教授发表了题为寻找乡村的创意资本》演讲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将创意资本定义为与社群潜力、文化创业者、社会关系等多种要素相关的非经济资本,包括关系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空间概念、不同主体概念下的创意资本样态,以此为基本理论模型解读明月村的创意资本,最终指出乡村创意空间的无限未来。

5月22日,蔡尚伟教授讲座5G时代的乡村》系统介绍5G技术具有高速度低延、大容量大连接、高质量高智能低功耗低价格的优势,认为5G在社会基础、社会生活、社会民生、社会生产、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因此5G技术在乡村的应用能够改变乡村自卑感,将贫穷落后的乡村建设成时尚奢侈的乡村,提出乡村除了文创之外还应当承接科创,从而将乡村发展为智能乡村

副教授发表了《碧山工销社:一种价值观及其他》的主题演讲以碧山模式的实践经验为例,展示了碧山丰年庆、碧山工销社等经验案例详述了乡村结社的原则应当是服务社区、地域印记、城乡连接,从空间生、文化生产、产品生产三个维度寻找乡村建设的出路,从而最终形成乡村导入城市资源,向城市输出乡村价值互惠局面

杨永忠教授在创意管理的北斗模型:创意的商业化》讲座中,提出创意的标准转变、产业类比、社会共鸣人格四个方面,并进一步从社会共鸣、产品人格、文化企业家创新等七个方面建立联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意管理北斗模型,为创意商业化提供了理论指引

此次工作坊还就文化建设与社区营造为题,开展了两场主题讨论会。在讨论会上,村民们同学们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这几的感受和学习,同学们深刻体会了艺术融入乡村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识到了乡村建设不仅把城市化带入乡村,而是要建设具有个性的乡村。同学们纷纷向在基层开展乡村工作的建设者们表达致敬,并期待下一次明月村相遇。

5月23至5月26,工作坊师生转场到宣汉进行实地调研。师生们考察当地传统巴文化与土家族特色民俗,参观了宣汉县罗家坝遗址、毕城村传统村落观看、尝试手编竹篓、手编草鞋传统手工艺,对当地居民的活态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展开全面的调研。师生们考察巴山大峡谷、巴山乐园等当地政府重点建设的文项目,对贫困地区如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学习和思考。通过宣汉县的所见所闻所感加,同学们加深了对当地文资源的了解,为此次工作坊项目创意的任务完成打下基础。

5月26日上午工作坊结营仪式在毕城村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举行。同学们结合专业知识和实地调研进行文创策划项目的路演汇报。本次汇报分为五组,分别人、文、地、景等地方创生的五个角度切入,围绕毕城村的创意农业、文化旅游和特色工艺等方面,提出各具特色的项目策划闫楚、梁辰刘晓岚等同学借鉴了台湾妖怪村、法国柠檬村的实践经验,面向不同消费层次目标受众设计了五条具有针对性的文旅深度体验路线和五种类型的文创产品毕城村的文化旅游提供了新的视野。张瑜嘉慧等同学巴文化遗址考古体验工作坊为主题,以建构真实考古体验亮点,巴文化遗址的基础上模仿科学考古挖掘现场,以吸引文化爱好者参与文物挖掘与考古学知识学习。曹林菁、李秋燕等同学大地探秘——白马花田间定向体验之旅为题,基于整个花田间村落土地与人文景观设计了各具特色、活动丰富的八条定向线路,带领体验者在领略在地山水风景的同时聆听花田故事裴慧恩何泳张艺凡等同学关注了巴文化中的土酿酒文化,进行了一系列酒文化体验的主题开发,邀请游客欣赏酿酒过程、建造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酒文化博物馆和特色酒吧等,并计划当地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进行合作,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史艺璇张宝欣等同学参考了日本Mokumoku农旅村的产业链条规划,策划颇具当地文化特色的花田庄园项目涵盖农事体验区、餐饮住宿区等全功能区域规划。此外她们别具匠心地设计了带有当地文化符号的风铃作为庄园标志,将对毕城村的未来想象指向一个具有田园关怀文化庄园最后李伯、杨琦晖老师同学们文创策划项目进行了点评。老师对同学们项目成果的表达了肯定建议同学们尝试平台化、生态化的思路,未来可以考虑以更加开放的方式解决地方文化资源与产业化进程之间的矛盾。最后,向勇教授与宣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升国向工作坊的同学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向指导老师们颁发了创意导师证书。

当天下午,向勇教授带领工作坊团队与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宣汉县委书记唐廷教及宣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举行了座谈交流会。向勇教授介绍了在宣汉期间进行乡村创意营造的总体情况与未来计划,建议宣汉在文旅扶贫的进程中进一步将文化旅游向创意旅游推进,将观光旅游向深层次互动参与的旅游方式推进廷教认真倾听工作坊师生此次宣汉县调研的感受感悟,欢迎并诚挚邀请工作坊团队结合产业发展,融入更多巴文化创意、做大巴文化,形成大众接受、游客喜爱的文化创意产品丰富景区内涵。座谈交流会为此次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的交流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次乡村创意营造工作坊受到教育部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北京大学港澳台办公室的大力指导,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工作坊自2013年创办以来,先后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韩国亚洲大学、日本神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理工学院等境外高校开展联合系列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调研和创意策划等培养形式,增强了境外大学生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深入了解,也增强了中国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了参加工作坊活动的中外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的意识,提高了大学生们项目策划、服务地方的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闫小青                                本期执张瑜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  100871

邮箱:ici@pku.edu.cn

电话:010-62757216-616

传真:010-6275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