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产院工作简报2019年第2期

 

海外传统工艺保护优秀案例研究课题顺利结项

19-2

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以下简称非遗司)委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担了海外传统工艺保护优秀案例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该课题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合作共赢模式及路径研究首席专家向勇教授担任课题负责人。现已完成任务合同书、立项通知书中所规定的任务目标,并通过非遗司组织的专家小组评审,顺利完成课题结项。该课题主要成果已被非遗司采纳,供有关领导参阅,并印发至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学习。

传统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别,覆盖群体广泛,在传承传统文化,调整和优化农村生产结构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它们在漫长的文明中形成,与浓郁的地域特色、淳朴的民风民俗和丰富的人文情怀息息相关。然而,面对工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为吸取国外发展传统手工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国传统工艺发展提供参考,该课题通过文献收集、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对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日本、泰国、印度和越南等九个国家的传统工艺保护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上述国家的非遗保护法律、传统工艺发展历史与现状、政府推动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的主要措施、重要民间组织和重要案例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深度论述。该课题通过中外比较研究,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况,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及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借鉴、实践参考和决策依据。

该课题提出的重要观点包括:

1. 我国振兴传统工艺也需要更新观念,追求中国传统工艺的现代性品质。不是赋予传统工艺过多的符号象征意义,而应祛除其日益神圣化、浪漫化、趋向艺术品的光韵,学习机械技术的简洁、经济,重返工艺的本质,随物自然赋形,功能日用。

2. 要重视和突出行业组织的力量,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通过行业组织联结政府政策与手工业群体、个人,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更多手工业者专注于手工作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3. 要为手工艺人提供训练技艺的时间与空间,同时也要帮助其提高经营意识,搭建平台,拓宽市场,以激发人们的消费需求。通过市场效益反作用于手工艺的传承,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现实中手工艺人对于工作的自豪感。

在总结各国经验的基础上,该课题提出了我国手工艺振兴的主要思路:

1. 及时更新观念,合理运用工具。既讲求手工艺的精髓工匠精神,也要面向大众、朝向当下。

2. 完善行业政策,提供制度保障。摒弃清理一批过时的制度,建立、完善一批新制度。包括:加强专项规划进度;支持手工作坊类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持续推进国家在资金、土地等方面支持;鼓励并引导民间力量,发展专门行业协会。

3. 提高工匠地位,建立人才梯队。不仅要帮助手工艺者提升技能水平,也要帮助其提高市场生存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注重手工艺群体内部的利益协调,讲求公平性,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4. 推广专业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可参考德国双元职业教育体系,将传统特色手工艺纳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范畴,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弘扬。同时,重视青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培养,建议将地方手工技艺作为义务教育的劳作课内容;还可开展各层级的手工艺免费培训课程,为更广泛的群众提供便利的学习机会。

5. 强化宣传展示,培养艺术氛围。重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普查和梳理全国范围的手工艺品,建立数据库清单。鼓励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机构,配套针对青少年或社会全体的公共艺术教育项目,拉近观众与文化艺术的距离。建立传统手工业基地(手工艺村),形成产业集聚,结合乡村振兴等战略,统筹人力资源,有效维护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同时,借鉴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战略,大力宣传当地手工匠人和手工艺品,打造独特的地方品牌形象。

6. 丰富营销手段,拓宽市场渠道。通过拓宽市场渠道,广泛搭建销售平台,增加手工艺市场的布局和数量。定期主办以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活动,如博览会、艺术节、展销会等,大力吸引国内外参展商,提高活动知名度,打造活动规模。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全球直销。利用大数据,建立市场舆情监测体系,躲避同质化竞争和无效生产,保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7. 整合社会资源,推动跨界融合。创新是延续工匠精神的不竭动力,传统手工艺品同其他产业融合创新,符合现代社会大环境。包括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生活方式相融合,与设计相结合,与金融相结合,与产业版权相结合等,促进手工艺多业态发展。

 

 

 

责任编辑:闫小青               本期执笔:唐璐璐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  100871

邮箱:ici@pku.edu.cn

电话:010-62757216-616

传真:010-6275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