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勇:元宇宙文化创新: 主体性、奇观性与建设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谋划了虚拟现实与实体行业相融合、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的元宇宙的发展路径。无论是作为一个想象中的概念场景,还是一种探索中的创新实践,元宇宙正在冲击和重构我们的文化形态。

 

元宇宙富有想象地描绘了数字技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所带来的无限可能。元宇宙是一种超元域的虚拟世界,是对极端化、毁灭性人类灾难的理想逃离,是对人类世和赛博格的自由超越。元宇宙是文学艺术想象的产物,是人们思想探寻的“乌托邦”,也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现实界”。国家有关部委对元宇宙及其相关产业从宏观、中观到微观进行了系统性的政策治理,陆续推出来了多项顶层规划和政策文件。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或地区发布了元宇宙有关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工作报告、行动计划和指导意见,制定了有关元宇宙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应用场景、消费培育等方面的扶持措施,正在大力推动元宇宙产业的创新发展,使得元宇宙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写人类现在与未来的社会生活。

 

元宇宙是数字社会与虚拟社会融合的高级形态。一方面,元宇宙的底层架构是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智能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因此,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水平决定了元宇宙的应用业态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元宇宙所营造的沉浸式体验、生存状态,更是数字创意与文化创新的结果,是文化数字化发展的结果。为了有效地推动文化数字化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办、国办印发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实施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围绕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先后出台了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包括公共文化数字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这是未来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顶层战略,也是元宇宙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方向。

 

化身之术:

元宇宙文化创新的主体性自觉

 

人是理性与感性、生物性与精神性、物质性与文化性的统一体。人既受制于客观世界的物理束缚,又具有超越物质世界的自由意志,只有人具有主体性,主体性是人在主客关系中所呈现的一种人的独特属性。只要人存于天地间,无论与元宇宙发展有关的区块链技术、交互技术、电子游戏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工具软件技术等数字智能技术如何蓬勃发展,这些都是工具价值,都不会从根本上导致元宇宙弱化、解构、消解和祛除人的主体性。从本质上讲,元宇宙是通过技术的逻辑所进行的时间和空间的统和,是个体的肉体和精神之间的融合,实现了从在线、在场到在场感的拓维。元宇宙是一种新型的超级空间,是一个虚实结合的第三空间,是一套实数融合的空间生产装置,实现了时空统一、身心融合的即时性生产和消费。

 

马克思指出,“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人的一种再生产性、自觉性和能动性。元宇宙文化产品是艺术想象力和科技创新力的结合。这种想象力与科技力结合的结果,就是对“钱学森之问”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回答。钱学森先生在晚年特别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他认为,人才的培养要基于信息网络,把理科、工科、文科和艺科结合起来,探索一种科学大发展和文艺大发展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想象力和科技力的融合,可以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应用。因此,元宇宙不只是一个生活空间的新概念,更是一种数字文明的新形态。

 

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依然是元宇宙文化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量。人创造了元宇宙,也在元宇宙中进行自由体验。当前,元宇宙最为成功和有效的应用场景是互动式游戏和网络社交平台,这是一个真实与虚拟结合的美丽新世界,人仍然是这个美丽新世界的主宰。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们现实的身份系统、社交系统、经济系统与虚拟的网络世界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时时映射,人们在虚拟世界中不仅进行自主性的游戏娱乐体验,也进行自觉性的创意生产和创意劳动,并通过NFT等各种虚拟资产形式获得能动性的收益。在元宇宙艺术领域,艺术家可以佩戴VR头戴式设备进行自由艺术创作,元宇宙艺术经济风起云涌,在国内尽管NFT艺术直接的投资功能受到严格管制,但作为一种新事物,NFT艺术的变现方式,以数字藏品的形态在各大领域广为运用,而这些运用都是以人的自由消费为前提。马德里数字艺术博物馆探索元宇宙虚拟博物馆的打造,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文化消费的极致需求。在元宇宙电影领域,在二十年前就有了反映元宇宙主题的电影《西蒙妮》,表现一位程序员通过虚拟人跟现实世界展开互动,给他的日常生活带来种种变化,最终展现人类在这种变化中所保持的恒定不变的神圣性和情感性。元宇宙在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应用,有很多跨界艺术家在探索元宇宙艺术的种种可能性,但这些应用都离不开人的自由想象、自觉创造和自发创意。

 

审美之境:

元宇宙文化创新的奇观性体验

 

元宇宙兼具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汇了人们追求的物质价值、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其中,元宇宙审美价值是元宇宙精神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仿真、拟真和创真的统合体验。元宇宙审美价值是一种解构与重构之间即时互动的过程性表达和全程式呈现。元宇宙审美价值不是柏拉图理念世界的静态模仿,不是托马斯·阿奎那“完满”“和谐”“光明”的神性愉悦,不是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之美,而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本质回应,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联觉感知,是格诺德·波默气氛美学的格式塔体验。元宇宙审美体现了人类创意完全的自由创造,也彰显了人类审美完全的自主感知。

 

艺术审美是一种感性的审美感知,传统审美范畴包括优美、崇高、幽默、模仿、滑稽、嘲讽,当代审美发生根本转变,表现为一种奇观型、沉浸式、可爱型、振奋感的审美范畴。元宇宙审美状态在人们的身心之间产生强烈的互动性、深度感和即时感。元宇宙文化空间是人与技术、社会之间的时时互动空间,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到虚实相生等不同样态,表现了人和技术、社会处于不同的互动状态。其中,底层状态是元宇宙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主要呈现为一种人的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的分离状态;中间状态是元宇宙的混合现实,会把个体的自我放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去审视;高阶状态是元宇宙的虚实相生,依托更多的智能技术,实现人的身心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的时时映射。所以,元宇宙文化空间表现在网络直播、游戏社交、影视动画制作、演唱会、音乐节等多个方面,包括剧场、影院、美术馆、音乐厅等多重文化空间,涉及虚拟直播、虚拟主持人等多种沉浸式体验,依托虚拟社区、街区、城市等多种空间载体。

 

元宇宙文化空间可以进一步分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在物质空间,目前还存在技术上的短板,尤其是VR/VR等可穿戴式设备、脑机接口技术、体感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等,这些终端智能装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我国终端数智企业的努力方向。在精神空间,元宇宙文化是一种沉浸式、逼真式、开放型、协同式的精神体验,是个人的身心和社会关系的和谐统一。在社会空间,元宇宙是虚实结合的第三空间,在身份认同、经济交易和社会交友中呈现虚实连接和即时互动。元宇宙审美感知中最为强调的就是全沉浸式审美感知。这种全沉浸感把专注连接的控制力、注意力的好奇心、内在兴趣的激活力充分连接起来。这种连接状态实现了人们眼耳鼻舌声五觉与情感、精神的融合,进而形塑成为一种身体美学的全感知体验。

 

借用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观,元宇宙审美感知着眼于“反思的身体”和“审美的生活”,元宇宙身体美学的全感知体验包括分析型、实用型和实践型等三种类型。其中,元宇宙分析型身体美学是关于元宇宙世界中被感觉的身体的分析,包括身体的形象、行为、感觉和情感的分析。元宇宙实用型身体美学是关于元宇宙世界中身心如一的身体状态的表达,包括身体的审美性与消费性的价值阐释。元宇宙实践型身体美学是关于元宇宙世界中自由创造的身体创意的激发,包括身体的生产性与创造性的实践重塑。元宇宙身体美学是身体与心灵、物质与感知、个体与社会、现实与虚拟的审美融合。虽然元宇宙时代的“诗意栖居”还是一个未知的未来,但这是一个值得人类期待并全力创造的未来。

 

发展之途:

元宇宙文化创新的建设性探索

 

元宇宙不只是一个文学艺术的浪漫想象,更是一个实际推动的产业现实。当前,元宇宙与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商业休闲、社交娱乐、医疗健康、城市服务、社会治理等各领域虚实融合发展的政策规划、企业创新和产品研发层出不穷。根据《2022胡润中国元宇宙潜力企业榜》发布的最新数据,元宇宙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国企业200强,广泛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城市,正在形成元宇宙产业的技术创新、内容研发、人才培养、价值扩散、产业跨界的融合发展和集群发展的综合效应。

 

借用黑格尔按照艺术理念与形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所划分的三种艺术历史类型,元宇宙文化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现实状态。第一种是新象征型元宇宙文化产品,是一种基于情境主义的价值体验,主要表现为一种虚拟型的产品状态,通过AR/VR/MR/XR等虚拟技术进行虚拟体验,这种元宇宙文化产品主要在视觉形象上下功夫,在可见性上发挥人的创造性。第二种是新古典型元宇宙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孪生型文化产品,是一种全景主义的价值体验,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产品形态,但主要还是依靠线上的虚拟呈现,通过数字计算和代码编程,对线下实体性的文化生产进行指导,类似于产业互联网的发生机制,以数字孪生的形式指导实体的艺术创作和文化生产。第三种是新浪漫型元宇宙文化产品,是一种虚实结合的产品状态,体现了创作主体与精神体验的实时映射,元宇宙空间里充溢着各种各样的平等个体,处在一种共景主义的价值体验,不同创作主体和体验主体之间既能结成平等关系,又能保持一种自我身心的融合统一,进行线上和线下即时互动的文化消费和精神体验。

 

元宇宙文化创新离不开数字技术和艺术创作的深度结合。元宇宙文化创新包括创作者通过编程方式操控艺术创作的“人-主导”形式,也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掌控机器智能创作的“机器-主导”形式,更包括人机交互创意共生的“人-机协同”形式。元宇宙文化创新解构和重塑了文化生产的技术逻辑、商业逻辑和社会逻辑,包括三种技术支撑的实现路径:第一是WBE3.0的技术支撑,促进元宇宙艺术创作的版权保护、创意保护和创新激励,让元宇宙文化创新处于一种可读可写可拥有的状态;第二是虚拟人的技术支撑,通过虚拟艺术家、人工智能创意者,数字人主播,实现智能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第三是NFT数字藏品,通过唯一性、非同质化、数字艺术、行为艺术和加密技术的结合,形塑了元宇宙文化产品的交易模式和商业形态。

 

当然,无论社会各界如何创造条件推动元宇宙文化创新、元宇宙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我们对元宇宙内容的坚守和品质的坚持还是元宇宙文化创新的重中之重。我们应当坚守文化立场和价值立场,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人们富于主体性的想象力、创造力与技术创新力充分结合,不断提高元宇宙文化创新的内容品质和价值内涵,全力满足人们多元化、高感知、全沉浸的审美体验,积极探索元宇宙文化创新发展的产业逻辑和商业模式。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本文转载自《中国艺术报》2023年7月7日第3版

编辑:张悦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