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简介

2009年秋天,在白先勇先生主导下,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得到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友情支持,开始启动“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该计划从2009年开始,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在北京大学开设昆曲公选课,举办包括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在内的昆曲文化周,推动数字昆曲工程等,力求保护昆曲文化、培育昆曲传承新生血液、用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昆曲文化的复兴。

昆曲发源于苏州附近的昆山,距今已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百戏之母”的称号。昆曲无他,得一“美”字,结合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各种美之极致于一身,经过数百年的千锤百炼,得到无数文人、音乐家、戏曲表演者的悉心投入,终于磨合成—种最精确、最精纯、最精致的表演艺术。昆曲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美学十分契合:抽象、写意、抒情、诗化,呈现了一种以简驭繁的古典美学。2001年联合国首次评鉴“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将中国的昆曲列为十九项世界文化遗产之首,这是中华民族一大殊荣。

昆曲艺术在历史上曾经陶冶了大批的文人骚客,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华之一。北京大学一直以来非常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吴梅先生、俞平伯为首的大批专家学者深深沉浸在昆曲艺术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形成了北大悠长的昆曲传统。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走进北大,北大学子们就报以空前的追捧热潮。到目前,北京大学已有很多昆曲的爱好者,他们自发组织的学生社团,也成为北京大学艺术百花园中独特的风景。

昆曲之美,不一而足,需要吾辈不断发掘。当然,最根本的美,还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固有的美,飘逸、高洁、优雅……而这些特质,都可以通过昆曲一一呈现。此次,“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 承载各界对昆曲传承的拳拳之心,在多方努力之下起始,将培养昆曲的新演员、新观众,探讨昆曲的新美学、新思路放在首位,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有丰富活动贯穿其中,让“空谷幽兰”——昆曲得以重张新帜,大放异彩;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北大昆曲传承计划”,获取更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