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产院工作简报2019年第11期

工作简报

 

工作简报

2019年第11期)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

20191122


 

工作简报头图模板

《乡村振兴与地方创生》即将出版和发行

 

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共同策划的书籍《乡村振兴与地方创生》即将由金城出版社出版和发行。

《乡村振兴与地方创生》这本书中,一部分的稿件来自于第十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乡村振兴与地方创生主题论坛上专家学者的发言整理,一部分来自于北京大学——澳门理工学院乡村创意营造工作坊上专家的演讲,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业内约稿,最后是论文的部分。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对如何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经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有一定的帮助和影响。

从宏观战略上,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农村政策处处长杨凌志做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解读》,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围绕实施乡村振兴、走好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探讨其原因及路径,强调乡村振兴需要让乡村文化文而化之,让农民全面发展,让优秀乡村传统文化能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支撑和保障,进而早日实现农村的强、美、富;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以《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为题,以新空间经济学为切入点,探讨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提出了走地方品质驱动之路、走都市圈化之路、在乡村公共治理中嵌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等三点建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曙光深入探讨了《乡村振兴、乡土美学再发现与文化伦理重建》,论证伦理和文化也是生产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虹谈了《乡村振兴与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认为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能源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创始人孙君、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孙晓阳关于《未来农村怎么管》,提出了不忘初心为党建,产业兴旺为村建,自治、法治、德治为家建,三建合一的模式,助力现代乡村管理;

关于实施路径,本书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观点。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宋建明教授的《色彩与城乡风貌特色塑造》,从设计美学出发,详细论述了色彩与城乡景观风貌特色塑造的创新观点;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朱冰在《文化和设计赋能的城镇和乡村》一文中指出,经济转型背景下创新和人才双驱动的重要地位、城镇化发展后半段对态度和方法的新要求、人的多方面变化凸显人性回归的新诉求等是值得关注的三方面重点;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校长徐秀菊通过《创意驱动:艺术设计融入社区大不同》,谈到了自身建设社区经验,认为文化可以创造美学,美学创造经济;台湾原客家委员会副主任、桐花祭操盘手庄锦华在《迷人文旅·IP定江山》一文中,以文创、设计思维为切入点,探讨了特色小镇的策划与运营,也分享了创办桐花祭的宝贵经验;中创特色小镇运营管理公司王浚丰主要分享了《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为读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农村电商专家魏延安的《农村电商促进乡村振兴》,分析了农村电商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四川大学蔡尚伟教授用《5G时代的乡村》探讨了5G的优势和未来的应用场景,并分析了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Exeter大学管理系讲师李伯一以《寻找乡村的创意资本》为题,详细分析了创意资本的定义和分类,并以此为理论框架分享了明月村与创意资本;最后,还有关于乡村振兴的两场精彩对话,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委农工委副书记马谦杰、浙江省旅游集团投资发展部总经理徐建林、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昀、台湾新故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廖嘉展、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玲、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向勇、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季铁、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论坛》杂志社总编辑管宁、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邓丽丽参与了对话,贡献了精彩的观点。

本书也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案例。由著名策展人左靖分享的文艺乡建模式,包括了碧山、茅贡、景迈山三地代表的三种模式;于都市意匠CEO、规划总监,博雅光华联合创始人向东分享了郭家沟村、瑶里古镇、下营镇、兴家坨村的改造案例;黄尖镇党委书记  陈志洲将该镇打造成鹤乡小镇的过程进行了分享;中共象山县委副书记孙小雄深入分享了象山县持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举措;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委农工委副书记马谦杰和张元博提供了关于邯山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文化发展探索成都奇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奇则分享了她带领村民建设改造明月村的心路历程。

最后,本书还收录了部分相关论文。兰州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唐兴荣故事在文创介入乡村振兴路径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山西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王青峰分析了农村城镇化后的文化空间与创意集聚;沈婷茹、于国华以台湾花莲县丰滨乡港口部落的各种艺术节为参考,分享了地方艺术节的生态美学实践;赵丹阳、刘颖则以台北宝藏岩历史聚落为例,探索了艺术介入策略下的城市社区营造;余伟忠  国美术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副理事长梳理了中国美术学院近年来通过设计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努力;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城乡综合营造许志楠以李冲回族乡为例,分析了日本乡村建设模式对淮南市乡村发展启示;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硕士研究生王小雅研究了以互渗律理念引导下的文创产品设计带动黔东南地区苗绣非遗转化

本书还收录了首届大巴山花田艺穗节开幕式暨白马论坛乡村创客大会上由来自北京、重庆、广州、成都、西安、兰州等城市和英国,南非,韩国等国家的学者、艺术家、以及众多学生志愿者共同发布的《白马宣言》,该宣言提到了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和人文振兴的必然途径、生态理念及开发原则

责任编辑闫小青                            本期执笔:汪卷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  100871

邮箱:ici@pku.edu.cn

电话:010-62757216-616

传真:010-6275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