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建声腔表演艺术与文化传播研讨会在北大举办

2017年9月27日上午,“河南戏曲进校园——豫剧名家李树建北京大学演出活动”进入尾声之际,李树建声腔表演艺术与文化传播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47室举行。来自全国的近30位文艺界、戏曲界专家学者对李树建的表演技巧、艺术品德以及对豫剧事业作出的贡献给予很高评价。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以各自的理论专长、敏锐的艺术直觉对李树建声腔表演艺术予以梳理、分析,以此次演出的“忠孝节”三部曲作为实例展开讨论。专家们的建言献策,展现出专家对李树建声腔艺术乃至戏曲传承与发展等相关问题的关注和热情,就新的理论思维和艺术视角衍生出了精彩纷呈的理论观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大视听研究中心主任陆地作为主持人介绍会议主题、与会嘉宾等相关议程。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大视听研究中心主任陆地

首先欢迎各位来到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来参加李树建表演声腔艺术与文化传播研讨会。过去的一周,应该说是北京大学的豫剧周,过去的一周也可以说是中国的豫剧的中心暂时挪到了北京,挪到了北大。因为咱们中国优秀的豫剧演员精华尽出,可以说倾巢出动,全部来到了北京大学。以李树建老师为首的豫剧二团的精英们,在北京大学开展了紧张而又有意义的一周。过去的一周每一天都有与豫剧有关的研讨会、与学生的见面会、新闻发布会,还有博雅讲堂和三场精彩的演出。我们今天的研讨会是压轴戏,也可以说是我们本院举办的研讨会中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跨界最广的一次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致欢迎辞

这两天可以说是北大的豫剧周,叶静漪书记给我打电话的时候,说那天看树建老师的戏,开始的时候他说看一会儿,还有别的活动,后来坐下就走不了,一直坚持看完。他说这种形式,戏曲走近校园的形式特别好,他特别支持。

昨天上午开会的时候碰到宋老师,他也看了树建老师的戏,还有昨天下午碰到艺术学院的王一川院长,昨天晚上又碰到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的柯卫防(音)所长,他们都盛赞树建老师的艺术。

我也觉得树建已经把河南豫剧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以前是中国的观众喜欢戏曲,现在已经走出国门,世界的观众也开始欣赏到、领略到中国戏曲的魅力。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赵刚

我代表河南省委宣传部表达三点意思:一是祝贺,二是感谢,三是信心。

首先对此次戏曲进北大系列活动表示祝贺,这是豫剧发展史上一件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标志着豫剧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其实,对北大为此次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所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豫剧之所以能够不断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地方剧种,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深情厚爱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最后,我们一定到坚定信心,继续做好精品力作的创作和推广,不负大家的期望。

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介绍河南戏曲进校园相关情况

第一,汇报一下我们河南豫剧目前的发展情况,河南豫剧是全国的,目前是第一大地方戏剧种,省里面对豫剧发展、对戏曲发展的各项政策、支持扶持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豫剧院成立以后,应该说担当起了豫剧发展的龙头作用,特别是李树建作为豫剧的新时代的领军人物,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几年在推动豫剧的发展、创新、传播、推广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第二,向各位汇报一下河南戏曲进校园的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目前在全省已经全面铺开,这项工作推进力度非常大,成效也是非常显著,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我们也想把戏曲进校园和艺术名家进校园的工作广为推广,让我们中华的传统优秀文化,包括我们的豫剧艺术和河南的戏曲艺术能够在青年学子当中种下根。

总政话剧团团长、著名剧作家王宏

我觉得树建老师的表演是走心的,要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的话,就是突破、发展、融合。在崇尚程式化、假定性表演的戏剧舞台上,他的表演透着一种真,一种可信、可亲、可感、可触的魅力,一种撼动心魄的力量,常常能使人身临其境、欲罢不能。

一个院团,一个剧种,一定要有一个领军人物,也就是有一个角儿,要有一个有艺术功底,有创新精神,有胆识,有魄力,有戏骨,有艺魂的领导人,我觉得树建老师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相信河南豫剧还会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文化报副总编徐涟

我觉得今天我们大家聚到这里来,主要是因为李树建老师这样的一个独特魅力,他的这个魅力是他的艺术魅力,也是他的个人魅力。

豫剧的发展,本身它就是一个最大的剧种,那么在现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和环境下,豫剧人全部抱成一团,然后共同的寻求豫剧的创新发展,传统艺术的弘扬。

在树建老师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团队,一个默默奉献的团队,这里面有张建平老师、有李志远老师,有非常多的,包括豫剧院成立院之后一团、二团、三团所有的这些演员,这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支持李树建老师和李树建身后的整个团队,以及所有豫剧人努力向前的一种精神力量。

影视表演艺术家蓝天野

看了李树建院长三部戏,从《程婴救孤》一开场就被迷住了,一直迷到昨天《苏武牧羊》落幕。所以我想这一次进行豫剧进行展演,我想尽可能的从头参加到尾,包括过几天李树建老师央视的专题访问,我都参加。

首先豫剧到现在为止,让我看到了除了李树建老师以外,让我看到了整个这个院团、这个团队的精神面貌,他们是想要把艺术做到极致的,带着这么一种愿望,再投入每一次演出的。而且把戏曲的传统功力又发展到一个新的辉煌的高度,特别是李树建老师的唱腔、他的身段、作派,功力深厚,而且保持了戏曲的这种民间的、生活的、接地气的这么一种,把这个和传统的,甚至于带着程式化的表演,结合的、融合的非常好。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著名文艺评论家康式昭

我跟树建是老朋友,而树建,我觉得无论他的人品还是艺品都是第一流的,我很佩服他,不止是自己抓好自身要表演的戏,不仅着眼于他们的河南省的豫剧,而是有一个大豫剧的观念,他着眼于整个豫剧的往前推进。所以两次进京展演,都是除了他们自身的院团的戏之外,大量的把各地的,有代表性的,有前景的豫剧团请来,比如这两次都把新疆的两个豫剧团请到北京来演出,对于边疆地区处境艰难的戏曲剧团来说,这是极大的鼓舞和支持,这一点我很佩服。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

我跟树建老师相识相交近十载,更多的是基于工作的交际,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作为一个艺术圈外人,有一定的距离,对于一个个体的、朴素的观察,我有一种感觉,正如今天的研讨会的主题—树业建功,总觉得树建老师有可能在中国的戏曲史上,可能会有自己特殊历史位置的这样一个艺术家。

能够有这样的贡献背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树建老师所特有的戏曲家品质,那就是有责任感、有使命感、肯担当、肯行动,有个人和团队联合的行动,这样才能够形成我们戏曲良好的生存生态,在这个精神的形态,树建老师同样在立德立言立行。这个总结是纯属个人的观察,我觉得树建老师可能成为我们戏曲乃至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特殊人物。

河南省豫剧音乐协会会长朱超伦

第一,李树建是突破传统自成一格,他既保持了豫西调大腔大调、一腔到底的自然朴实的浑厚的生活气息。

 第二,他突破调式,使豫剧的男生唱腔面貌一新,豫剧早年的调门是老三音,也就是F调,以后又形成了基本的降E调,但是不管男生女生,豫东豫西的几大派都是一调到底。那么是李树建,他把老生的唱腔降到降B调为豫西调老生的唱派的调式,这也是很科学的。

第三,突破门户兼容并蓄,李树建继承的是豫西调的演唱风格,他又能兼收并蓄,吸收豫东的红脸王唐玉成和牛派(就是牛得草)的唱法,都融入到自己的唱腔中间。

最后,我认为流派是新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他是一个艺术群体和个人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由初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影视表演艺术家、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李法曾

今天我谈李树建,也主要想谈谈这个人。

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没有架子的人,爱帮助人的人,没有坏毛病的人,追求完美的人,谦虚好学的人,要求自己非常严格的人。在艺术上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他现在是豫剧古今人物李派的创始人。说老实话,一个门派的创始人不容易,没有两下子做不到,国内国外广大群众、广大观众认可的演员,尤其是在国际上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如果没有在艺术上精湛的艺术也就是用戏曲说,没有特别好的活谁承认你?27个国家那么多的外国人不懂中国的语言,更不懂河南的语言,能够认可他的戏,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的艺术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

他不保守,在继承和发展的前提底下,不断的向其他门类的艺术学习,另外跟导演、服装、化妆,包括美术等各方面的合作关系搞的也非常好。据我了解,他跟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没有说我是角儿,我是团长,你们得围着我转,你要是这样的话,都围着你转,你就转不起来了,所以他跟团里的同志搞的非常好,尤其是跟导演、副导演、执行导演,关系搞的非常好。

艺无止境,克服了困难,坚持在舞台上把戏演下来,真是戏比天大。

北京人艺院长、导演艺术家任鸣

我说他怎么演人物的那些东西里面有话剧的东西?因为戏曲一般比较程式化,像话剧那种丰富的、那种多层次的,在他身上能看到,跟话剧学习,借鉴了很多东西,有现代的东西,有话剧的东西,但他不是照搬,他是化过来,很好,这是在表演上。

但是还有一步,怎么能成为高峰?怎么能成为高端,梅兰芳之所以梅兰芳,他是有齐如山是不是?你怎么提高?怎么把你豫剧的李派真正倾注很硬的、含金量极高的、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现在你的戏是站住了,但是能不能流下去?能不能传下去?我觉得这个需要下大功夫,推广的事不是高峰的事,是高原甚至是平原的事,做平原的事可以,但是你现在是做高峰的事,你先是代表人物,谁让你是代表人物呢?代表人物就有代表人物的责任、使命和高度,因为李树建表演的高峰、高度就代表了豫剧的高度。

中国剧协副主席,北京昆剧院院长杨凤一

我觉得李树建的舞台艺术,一个字“真”,他和一般的戏曲演员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格局很大。一个人,你的格局多大才能走的多远,是他带领着河南豫剧闯出了今天这样一番天地,这是所有的戏曲人尤其是我应该好好学习的,所以说,最后我想预祝我们河南豫剧的明天更加辉煌。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王绍军

李树建教授的“三力”,他的原动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他为什么有这么旺盛的精力?这两天连演三场戏,今天上午研讨会,下午还有一个讲座,明天清华还有一场《程婴救孤》,但他这么的疲惫,他这样做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需要探究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归其根本,是他对于豫剧的爱,对戏曲的情,对整个戏曲、对戏曲整个发展生态的强烈责任感。

中央军委驻北大清华招生组长、大校、画家陆学东

听了几位专家、教授、各位领导的点评以后,我深有感触,通过他们的讲话,我也记了很多东西。

今天来主要是学习的,通过李树建艺术研讨会,能够在今后对我的绘画艺术有所帮助,我也非常感谢大家、各位专家教授,也预祝李树建先生的研讨会圆满成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蔡劲松

依托高校和我们地方的这种文化承载力量,这是一个从人的资源角度解决了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可能在二三十年之后,我们后继无人的乏力的这种困惑可能会突破。树建老师在艺术探索方面的努力,我觉得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来研究。

今年我们院也创办了一本学术期刊,跟社会文献出版社,就叫文化传播,所以我想我们也会继续关注树建老师和他的团队在豫剧文化传承方面做出的努力,我们也希望、也祝愿李老师艺术之树常青,把豫剧带到更高的高峰。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

我觉得李树建先生这些充满激情的表演,有点类似于书法当中精妙的草书,意在笔尖,笔走龙蛇,参差错落、起承转合,充满各种奇妙的变化,甚至有闲笔、有起笔,但是在整体上又是气韵畅通、收放自如、充满美感,李树建先生的表演,我觉得完全具备这些特点,可以说这一化境犹如大江大海。

因为在当下的环境当中,传播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我们每一场开始跟大家做互动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生动的、一个灵动的豫剧演出生态,这种传播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包括在大厅里面吸引观众的互动,包括您的展览、讲座增加了观众与豫剧的黏性,也增加了观众对豫剧的一种期待,审美期待、一种趣味性的期待,总之是对观众的传播度还是很好的。

解放军报副主任、著名文学评论家陈先义

李树建文化传播走向世界的眼光,我们抓到点子上了。

我觉得这个戏不仅仅是在大学演,因为大学是我们的未来,学生是我们的未来,还应该到海外去演。面对海外五千万华侨、华人,如果在他面前用这样一部戏高喊着归汉、归汉,这样一种呼声响起来之后,很多优秀的青年会热泪盈眶。

北大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北大艺术学院副院长唐金楠

第一,李树建老师的艺术、人格魅力,使我们这次活动注入了一种原动力,我们政府、高校、社会各界方方面面媒体的联动,让我们这次活动起了一个很好的一种联动效应,也为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保障。

第二,转化创新,我想我们北大在这方面还是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我们也能发挥更多的作用。我们也愿意借助这次豫剧的一个进北大的校园,我们在以前的基础上,包括百年讲堂、艺术学院、学校很多部门都在做,把戏剧教育在文化的传承继续做下去,继续发扬光大。

北大会议中心副主任,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主任刘寿安

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能够让观众在这个剧场坐住,听懂了,而且让他感动了,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艺术形式。

我希望李老师带领豫剧院,希望能够每年走进北京大学,陆老师,还有金楠老师,我们一块更好的配合您,因为这一次展览是我提出来的,我在河南看了这个展览,我说这么好的展览,这一次到北大一定要做一下,这个也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所以我感到很欣慰,这一次豫剧走进北大很成功。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小菊

我今天就想讲三点,一个是从表演艺术、声腔艺术的角度来讲李树建先生的豫剧表演艺术体系,二是从剧目的角度来讲李树建所演的作品里面所蕴含的价值体系,三是关于李树建带领中国豫剧走向全世界的传播体系。

让豫剧走向全世界的做法,特别是这一次豫剧进校园进北大成立了豫声剧社,我想这体现李树建特别高远的一种格局,这才能够成气象,成气派。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均

第一,它是一个很系统、很严格、很配套的一个过程。第二,它是以年轻人、大学生为主体的,尤其是以北大的学生。第三,他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不光是一两次演出。

这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我想正是这些传播的经验,也许可以为以后豫剧进校园、进北大能够提供一些参照,比如说在艺术学院、在中文系、在新闻传播学院,我们可以一起合作开设豫剧的全校的供选课程,也可以培养北大校园里面的豫剧团体,我觉得这些对于豫剧在校园、在北大里面的扎根特别特别重要。

光明日报社高级记者苏丽萍

我觉得李树建可以称作是戏剧活动家,他的传播,一个是大豫剧的这种概念,这种实践,包括两届的北京展演,把台湾的一些剧团都弄来了,我觉得这个影响很大,然后再走向海外。

另外,李树建比较重视理论评论这方面,因为我在报纸做编辑工作,我编发了很多专家写的他的评论文章,而且他每个戏出来,反复请专家看戏,然后指导,然后再改,反复打磨成了精品,觉得这一点也是很成功的经验。

中国剧协分党组副书记、巡视员顾立群

不仅仅是让大学生对戏剧有了了解和体验,我想他更多的是把理想信念、中国精神和民族骨气传递给学生,再有就是把戏曲走出去,走出国门也是他传递的一种中央号召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阐述中国理念,塑造中国形象,这样一个使者,他作为这样一个使者去做这样的伟大事业。我想在最后,借此机会,也预祝李老师在艺术创作中、艺术探索上,以及术业建功征程中,再创辉煌、再创佳绩。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明义

我的感受主要有这么几点:

第一,艺术精湛,艺术家的艺术水平。第二,艺德高尚,树建不但艺术上有追求,而且在这个艺术的道德很高尚,这个高尚首先表现在接地气,一个高级演员,一级演员唱响全国、唱到国外,但是更重要的,把他自己的艺术送给老百姓,送给最贫困的老百姓。

第三,政治坚定,虽然是一个文艺工作者,但是他的政治性很强,首先表现在,他利用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围绕全局去做工作,为河南的发展、为河南的稳定,怎么用文化事业去融入到,这一点做的很好。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全书

“为当代中华豫剧的领军人物李树建叫好、喝采、点赞”。

一是精心打造传统美德三部曲。二是新型示范引领带动流派蜚成的众多名家名角。三是倾心培育人才,传承有序,提携新秀。四是先行走出去与请进来,彰显领军人物的责任与担当。五是以全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中国豫剧领军人物、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

中国豫剧领军人物、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在听完众位名家的发言致辞后表示,“非常激动,非常高兴,做了30年基层院团长、演了40年戏,也获得了很多奖项,但这次到北大演出让我难以忘怀,让我更激动,在北大演出的时候,一个是北大的领导,常务副校长、书记、院长等都去观看我们的演出,没有想到活动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特别是我们在座的几位院长、教授们,有你们的支持,才圆满的完成了此次活动。”

此外,他还表示,作品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们一定不辜负大家的厚望,生命在、艺术在、责任在、观众在。在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中国豫剧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忠尽孝。

 

会后相关领导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门前合影留念。

原文转自   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