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成果 -> 燕南智库 -> 正文

熊益亮: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彰显中医药自信

发布日期:2022-12-01   点击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全国上下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提升了民众的中医药文化素养和健康意识,推动了健康中国建设,彰显了中医药文化自信。其中,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医药博物馆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不断完善,中医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时代以来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成就,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成就的缩影,更好地发挥了中医药利民为本的作用。

中医医院文化建设

中医医院是中医药事业的主要阵地,是中医药服务人民的一线,是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现的场所。新时代以来,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为纲领,全国中医医院从医院精神、行为规范、制度管理、环境形象等层面,不断深化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提出要围绕“仁、和、精、诚”构建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即从医心“仁”、 医道“和”、医术“精”、医德“诚”的四个维度,建立中医医院的医院宗旨。新时代以来,中医医院的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医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的精神更加彰显,有利于促进中医医院深入人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断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博物馆建设

中医药博物馆是为人民讲好中医药故事的宣传基地,具有中医药文化教育、科普、传播等功能。新时代以来,政府、院校、医院、企业、民间等纷纷投入到中医药博物馆建设中来,现已建成中医药博物馆共116家(含港澳台地区),仍有不少正在规划建设中。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扩大合作与影响,2020年11月,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联盟成立,由34家理事单位和6家会员单位博物馆组成。2022年1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博物馆工作委员会成立,旨在建立中医药博物馆行业标准,提升中医药博物馆服务品质,助力中医药文化向世界传播。2020年3月,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机构编制批复成立,一代中医人的梦想在新时代得以实现。2022年4月,15所中医药博物馆被中国科协认定为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它们将围绕利用中医药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要,为中医药科学普及提供示范。新时代以来,中医药博物馆事业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增强全民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仅能将中医药健康知识融入青少年的生活,也能培养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思维,提升全民传统文化自信。新时代以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每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代表们纷纷献策建言,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中小学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建设。2016年浙江省将中医药纳入小学课程,编写了《中医药与健康》教材,在五年级开展教学活动,共计36学时,通过36个有趣的中医故事,传递中医药知识。2020年,教育部在“关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建议”的答复中表示,支持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小学课程,要引导学生传承发展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全国编写了数种中医药文化中小学教材,由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担任主编的《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包括小学版和中学版,共4册。选取适合青少年的中医药知识,帮助青少年拓宽认识、健康身心,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2021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指导、《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主办的“2021年全国中医药文化校园活动”在全国150多所中小学校举办,旨在将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极大丰富了中医药文化教育。新时代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中医人和教育界的联动中,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新征程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药文化与旅游

医药文化与旅游融合是中医药经济资源优势的重要体现,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应用价值与经济价值。新时代以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先后确定了五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共计59个,并发布相关旅游路线,其目标是要建设成中医药文化特点显著、文化内涵丰富、服务设施完善、示范辐射作用强的文化旅游场所,使之成为旅游者接触中医药文化、了解中医药知识和体验中医药的场所和窗口。2018年3月,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73家,开启全国范围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建设。随着全国各省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和旅游线路的不断推出,我们进入了中医药文化旅游的新时代。2019年,首届全国中医药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举办,旨在鼓励人民群众用创意产品的形式将中医药文化呈现,可为中医药文化旅游市场提供文化创意产品,丰富中医药文化旅游的内容。2022年9月,北京市通过“一包”“一线”的形式不断推进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便捷化。“一包”即在国内率先发布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为外籍人士提供治疗方案明确、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时间可估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并可根据需求在就医的同时提供旅游项目。“一线”即推出全球唯一的北京中医英文热线(现已纳入北京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24小时提供服务),向外籍人士提供中医就医信息咨询、解决中医服务诉求,并提供非紧急医疗服务实时中英文翻译服务。北京市现已发布两批21家单位的40个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包,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初具规模。中医药文化旅游不仅能解决国内人民对健康旅游的需求,同时也能为外籍人士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实现中医药文化经济价值,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建设。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访问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本文来源于作者在《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11月9日刊发表的文章。)

编辑:任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