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8期工作简报
2024年北京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暑期学校顺利举办
2024年7月29日——8月11日,北京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暑期学校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顺利举办。本届暑期学校以“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意”为主题,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教席的指导下,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协办。今年,北京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暑期学校招收来自北京、上海、杭州、伦敦、纽约、温哥华等世界各地高校共30位研究生参加系列前沿学术讲座、沙龙对话、项目汇报、创意管理工作坊和实地参观等活动。

7月29日至8月3日进行线上讲座,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担任学术主持,五位课程导师,为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的线上讲座,分享前沿研究和经验所得。。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意联合实验室执行秘书长张嘉怡以《AI影像指令词生成技巧》、《AI创意生成方法&AI文创模式案例》为题,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小游戏,向学员们展示了生成式AI给影像创作带来的巨大变化。Ainimate Lab AI负责人,人工智能实验创作和审美研究者,IP内容和多模态技术应用专家陈刘芳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审美》为题,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涵盖脚本、画面、模型、动画、辅助、音乐、旁白的全AIGC实验动画短片制作模式。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文化及创意学院创业合作中心主任梁海勇以《文化研究从主观到客观测量:信度与效度》为题,讲述了文化创意视角下“Data”的意涵与生产路径。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戴俊骋教授以《AI的多维视角思考与数字地方感建构》,讲述了文化视角下地方与地方性的形成机制,从学理角度分析人们对于“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纬度构成,阐释数字地方与数字地方感的议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村文化创意分会执行秘书长、杭州向村乡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黄彬彬以《思考乡创行动,把创意落地需要几个过程》,将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并详细阐释了大巴山文化的多元样态。

8月4日至8月11日暑期学校全体学员来到四川宣汉县毕城村白马镇进行线下实地调研。浙江向上数智集团董事长、白马花田营造社联合创始人向方逊,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子琪,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副教授向岚麟,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陈艾,中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范晓荣,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李丽华担任创意导师,在线下为学员们进行细致的指导。本届暑校于8月6日在花田间营地正式开幕,这次暑校在花田间营地的盛大开幕,不仅标志着一段充满学术探索与实践创新旅程的开始,更通过随后举行的捐赠仪式,展现了高等教育机构与国际组织携手推动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2019年以来发起的“花田课堂:青少年启美的无界学院”系列行动计划协调下,广东游心公益基金会向四川宣汉中学捐赠22.5万元人民币,设立“游心伙伴”奖助学金,每年资助宣汉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子30名。三七互娱妙小程向宣汉文化创意发展促进会捐赠价值55万元的“程序精灵历险记”AI公益编程课,支持“花田课堂”开展乡村儿童公益素养课程。向上数智集团向白马镇初级中学捐赠15万人民币,用于学校改造智慧教室、建设艺术教室等设施建设。捐赠仪式不仅是一次物质上的支持与帮助,更是知识与理念的传递与共享,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社会各界对乡村地区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以及对于通过教育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的坚定信念。这种正能量的传递,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的伟大事业。

在随后的几天,师生们完成了普光气田科技展览馆与罗家坝遗址博物馆的实地考察与学习。学员们在普光气田科技展览馆亲眼见证了现代能源科技的魅力,对我国天然气开采技术的发展历程、前沿技术及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对罗家坝遗址博物馆的调研中,学员们近距离了解到巴文化的历史源流,这不仅为学员提供了一个了解巴文化的窗口,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此外,学员们在营地聆听了王子琪和向岚麟老师带来精彩的线下讲座。王子琪分享了艺术与商业、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艺术介入空间来解决社会问题。向岚麟从市域城市设计、县域局部景观、村域规划、单体建筑和微景观设计等四个空间层次上,分别介绍了相应规划设计案例,阐述了不同空间尺度和规划类型上地方特色的挖掘、风貌展现和保护更新,以及随形就势、就地取材、沿袭传统、意象提取等设计手段。围绕如何在规划设计中体现和保护地方特色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学员们根据创意项目自由分组讨论,各组在暑期学校最后一天完成一套创意项目落地展示。

在暑期学校临近尾声之际,学员们通过与白马花田当地村民的互动与共创,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联欢晚会和烟花秀表演。晚会上,全体学员纷纷走上舞台向村民们介绍自己的身份和这次暑期学校的收获感受,并带来了巴文化T台秀、民俗歌舞表演、乐器演奏等精彩纷呈的节目,村民和孩子也积极参与其中,为晚会增添了更多地方特色。这场别出心裁的“乡建新力量 筑梦花田间”为主题的“村晚”同步进行了网络直播,将现场的热烈氛围传递给了更多关注艺术乡创的观众,为新型乡建提供了样板。

8月10日上午,北京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暑期学校结营仪式顺利举办。7个小组就其项目成果进行展示。选题包括桥梁空间营造、口述史与AI绘本展、老屋改造、农产品文创、花田影像展、时光旧物件等方向,涵盖建筑、VR、设计、影视、多媒体等诸多艺术门类,每个项目的指导老师分别对项目进行了点评。随后,向勇教授总结了暑期学校调研成果,对学员与导师的付出表示肯定与感谢,并为各个创意小组的成员颁发结业证书。2024年北京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暑期学校圆满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