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产院工作简报2023年第2期



 

工作简报

2023年第2期)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202331

IMG_256

《元宇宙赋能中华文化基因的现代化表达》正式出版

本报告共分为元宇宙赋能中华文化基因的五大技术环节、元宇宙赋能中华文化基因的五大表达路径、元宇宙赋能中华文化基因的的五大应用场景三部分,在2023年1月7-8日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对外发布。本报告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数字创意实验室联合爱化身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出品,为北京大学中华美学基因库项目阶段性成果。

元宇宙技术具有无边界性、永续性、高度拟真以及去中心化的特质,而且拥有独立的经济系统和独特的社交体验,因此它包含的技术能够满足文化基因识别提取、复制存储、翻译转录、展示重组、互动体验等各种需要。相较于UGC、PGC,AIGC的最大不同是新技术驱动了机器智能创作内容,这使得AIGC具有独特的技术特征,包括数据巨量化、内容创造力、跨模态融合、认知交互力等,也正是这些独有的技术能力,让AIGC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文化基因提取、匹配、注释、改造甚至再创作提供新潜能。如语音转写技术大大提升了对话中文本的提取效率、开放智能工具根据视觉类别名称识别并分类图像、实现文化基因视觉符号化,智能视频剪辑更能通过实时渲染和预测深度开发文化基因的内容价值,为古老的文化基因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报告聚焦元宇宙赋能文化基因的实践,总结出了五大表达路径:多模态呈现多元化叙事新场景塑造新消费体验国际化传播。在文化基因的呈现方式上,元宇宙打破单一模态所带来的僵化、呆板和沉闷问题,在文化的体验过程中给予体验者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上的多重刺激,而且多种感觉是互相沟通、互相转化的,以此为文化符号创造了更加深刻的具身体验。在内容创作中,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元宇宙将多元的文化资源整合到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人机交互等新兴技术中,以更多元的叙事方式打破符号限制,突破文化壁垒。元宇宙虚拟事物的资产化和可交易化,开创了一种新型可确权可追溯的文化基因消费路径。在文化传播数字化的进程中,将文化场景接入元宇宙,可以让文化体验者穿梭于线上线下、真实与虚拟之间的数字空间中,极致体验数字空间的重组、重构、重塑过程。虚实融合的元宇宙也改变了文化基因的获取来源,深刻地重塑了人类的文化认知过程,推动了文化认知方法的更新,由于元宇宙空间破除了语言、身份、地域的障碍,能够让更多文化基因数字产品活起来”“走出去,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文化贸易发展新格局。

此外,报告总结出了文博元宇宙、非遗元宇宙、景区元宇宙、游戏元宇宙和节庆元宇宙等五大元宇宙赋能文化基因的应用场景:文物作为一种文明符号,我们需要在传播交流中做到意义的互动,即文化价值的交流。通过多元叙事打破符号限制,激发博物馆传播潜能。通过运用VR、AR、区块链、智能交互技术以及物联网为中华文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非遗兼具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非遗文化资本再生产,能够促进非遗价值转换和循环。元宇宙能够打破地缘桎梏,为非遗文化资本转化提供平台和场景。在非遗元宇宙中,用户可以塑造共同认知和情感凝聚,打破圈层壁垒,激活更多用户的非遗文化基因,从而形成集体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景区元宇宙的探索是挖掘中国文化基因的的重要途径,结合数字孪生、人工智能、3D技术、云计算等技术,深度发掘并重新认识旅游景观价值,从多维的角度提炼景区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文化内容、意象和象征意义,完成从静到动、从生硬到鲜活、从观光到体验,从产品到业态的系列转变,有效提升景区文化价值和游客体验价值;游戏元宇宙是目前文化基因元宇宙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蓬勃发展的游戏产业日益成为承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元宇宙技术的加持更让游戏、数字进行碰撞,以通俗的文娱方式展现内在的中国文化价值。主要运用电子游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三维实境技术;节庆元宇宙能以线上线下多维度丰富营造节日气氛,利用文化科技融合与集成创新彰显中国传统节日魅力。以特色节日元宇宙展览、参观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向全世界发扬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主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交互技术以及数字孪生技术。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越发重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历史发展和国家体系变革的必然趋势。对外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才能实现我国文化强国的目标。为应对中华文化精神内核传播的更高要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各类虚拟现实等元宇宙技术带来的数字变革使得文化资源从加工、储存到传输分配流通以及交易、消费都形成全新的文化与技术集成方式,正在重构文化生产传播流通消费的形态。

责任编辑:孟繁一任丽宇                                      本期执笔:张艺璇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100871

邮箱:ici@pku.edu.cn

电话:010-62767249

传真:010-6275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