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产院工作简报2022年第12期



 

工作简报

2022年第12期)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2022113

  

思考与前瞻:2023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报告》正式发布

近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主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郑雨琦统筹,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访问学者、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朱平主笔,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访问学者、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丁月华老师、重庆邮电大学副教授王沧老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团队以及年度报告蓝皮书作者团队参与撰写的《思考与前瞻:2023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报告》正式发布。本报告分为2022年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2022年文化产业十大特征、2023年文化产业趋势预测三个部分,通过文献检索、大数据分析、专家访谈和问卷调研等方式,征集了全国文化产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本报告为文化产业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阶段性成果。其中,2022年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包括元宇宙文化产业、沉浸式文旅体验、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数字虚拟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想象力消费、超级数字场景建设、人工智能艺术、城市记忆活化传承、冰雪产业;2022年文化产业十大特征包括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探索、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华数字文化遗产平台建设、艺术创意与人工智能的交互、高质量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数字虚拟人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赋能艺术品大众传播、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艺术纽带凸显、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强化新型公共空间文化建设。

报告认为,2023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文化产业数字化进入新阶段,催生新的发展契机,未来数字文化产业将使得更多生产要素同时聚合发挥作用,通过各种极富创意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行动,不仅可以开拓出全新的领域,也能够对传统空间进行改造重塑,进一步提升既有文化资源的开发水平,使之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产业效能;以元宇宙为核心的虚拟化、智能化发展成为主流,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边缘计算等新科技在过去十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未来将呈现智能化、虚拟化、普泛特点,以元宇宙为核心的虚拟化、智能化技术和设备使人类机器形成和谐共生关系,在更大程度上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持续提升创造力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内核认同感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点凝聚力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关键后疫情时代的文化产业复苏加快,焕发新的活力,未来应当积极抢抓后疫情时代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各类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文化新业态的良性发展,全力打造区域特色明显的文化IP,加快原有产业模式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使之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重要手段,能够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体现出强大的新发展动能文化产业继续助力乡村振兴蓬勃发展,通过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引导城市资源与乡村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基于乡土文化资源特点提出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振兴方案,并将其融入镇乡整体规划方案使乡村真正发展成为荟萃乡土人文底蕴、集聚特色文化产业、焕发绿色生态文明风尚的理想居所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不仅包括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融合,需要各种高稀缺性、高附加值的跨界融合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催生新应用出现,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兴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与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技术深度介入艺术生产所形成的艺术3.0生态系统,将极大地助力中国经济社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文旅消费复苏并走向品牌化、圈层化,各种“文旅+”的跨界探索推动着文旅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以卓有成效的城乡连接行动,充分发挥出中国文旅产业多重功能价值,有力地助推新时代文旅消费行业的繁荣发展挖掘传统文化基因,加快遗产数字化建设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能化共享推动民族文化基因与数字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助力我们创造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责任编辑:孟繁一 任丽宇                   本期执笔:朱平、郑雨琦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100871

邮箱:ici@pku.edu.cn

电话:010-62767249

传真:010-62757883